互联网诞生至今,业态花样百出,但究其根本,仍然是信息的创造和传递。谁能更高效便捷地传递信息,谁就能掌握财富密码,成为下一个版本之子。
排座次搞合称是人类的优良传统,水浒有一百零八将,三国有五虎上将,娱乐圈有四大天王,火影有木叶三忍,宝可梦有御三家……只要搞起合称,什么概念都显得特别唬人。
连如今的互联网行业,也有将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合称BAT的说法。
但在BAT之前,00年代更流行的合称是四大门户。分别是搜狐、新浪、网易,以及最晚创立的腾讯网。
这四家公司,分别掌控着当时最大的四个门户网站,风头一时无两。
这期内容,我会以门户网站的生死浮沉为线索,向大家展示这20多年里,中文互联网是如何进化成如今的模样的。
01
故事要从美国讲起。
1994年,斯坦福华裔学生杨致远制作了一个分类搜索网站,创立了雅虎。
如今中文互联网中,恐怕有一半的公司,要管雅虎叫祖师爷。雅虎的分类搜索,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互联网入口,很快,雅虎又开发了门户网站。
分类搜索和门户,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上网做什么?
如今,我们几乎把一半的生活都放在了网上,上网这件事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聊天、看新闻、点外卖、打车等等细分需求都可以通过一个个App来完成。即使你无所事事,也可以看看B站,刷刷微博。
甚至如果给你断一两天网,日常生活都会出问题。
但二十多年前的普通网民要思考的是,辛辛苦苦连上了网,做点啥呢?
雅虎解决的,就是上网干什么的问题。
雅虎的分类搜索并不像百度一样,输入关键字就能给你结果。它更像一本黄页,直接把你上网能做的事情收录起来,让你自行检索。
想聊天就给你指个论坛,想看新闻就给你指个新闻网站,就是这么原始。
门户则更进一步。我们理解的门户,往往是新闻网站,但其实门户更像是分类搜索的完全体形态,不仅告诉你去哪里可以找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还可以一站式解决部分需求,例如看新闻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门户,在新闻资讯之外,也会做邮箱、社区、视频等一系列业务,「大而全」本身就是分类搜索留给门户的基因。
雅虎的出现,在90年代的美国是革命式的。
同一时代的开发浏览器的网景公司、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美国在线等,都还在解决「怎么上网」的问题,雅虎是第一个专注「上网干什么」的互联网企业。
除此之外,雅虎开创了和IT行业卖软件的模式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内容免费、广告收费。
为后来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定下了基调。
创立仅仅2年后,雅虎就在华尔街上了市。
02
90年代初,美国互联网起步的震动,在遥远的中国激起了创业的巨浪。杨致远的成功,带动了一批国内的模仿者。
其中杨致远的天字第一号粉丝,是张朝阳,AKA中国互联网江湖第一个大佬。
杨致远在美国风头正劲时,张朝阳正好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接触到了互联网。用里尔克的诗句来形容,张朝阳看见了风暴,而激动如大海,他决定把这套东西带回国内。
1998年,张朝阳先是推出了中文互联网上第一个分类索引网站搜狐,又推出了综合性门户网站,模式完全是照抄雅虎,连改都不带改的。
搜狐成为了中国访问人次最高的中文站点。当年,「出门看地图,上网找搜狐」是网民最津津乐道的顺口溜。
而丁磊则是模仿邮箱服务商Hotmail,创立了网易。后来也学习雅虎好榜样,转型互联网进军门户网站。
同年,王志东的四通利方合并了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资讯,门户网站新浪诞生。
1998年,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三剑客」同时登场了。
1998年到1999年,是中文互联网第一个创业大潮。
1998年,马化腾受以色列明星产品、即时聊天工具ICQ启发,开发了OICQ,也就是后来的QQ。
小马哥的死对头周鸿祎,也在这一年创立了3721,臭名昭著的中国第一流氓软件,为后来360的安全软件事业打下了市场基础。
刘强东在北京创立了京东,第一个业务是卖碟。
而书商李国庆和俞渝仿照亚马逊,创立了当当网,为中国吃瓜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9年,马云在杭州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里,创立了阿里巴巴。
也就在这一年,硅谷小有名气的搜索专家李彦宏,放弃了高薪回到国内创立了百度。
同年创业的,还有盛大陈天桥和「携程四君子」。
借着美国互联网的东风,第一批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在新世纪到来前踏上了征途。
只不过和门户网站三剑客比起来,这些大佬当年还未成气候。
明明是同时出道,门户网站为什么可以出道即巅峰?
前面我们提到「上网干什么」问题得到了解决,而那些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产品,被我们称为「入口型产品」,也就是用户的「上网第一站」,包括门户、搜索引擎、导航网站等等。
门户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掌握了入口,就掌握了流量,就有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毕竟连劫道的土匪都知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服务型产品想从我这里拿到流量,就要给我交钱,我才放用户去你家。
门户网站是最早解锁财富密码的互联网公司。
2003年,丁磊成为第一个互联网起家的中国首富,并且留下了一句话:如果以房地产作比拟,那么网络门户是互联网络中最昂贵的地段。
创立2年后,也就是2000年,三家门户先后在纳斯达克上了市。
1999年,张朝阳登上了胡润富豪榜;
03
但进入21世纪,三剑客们先后挨了三记闷棍。
就在三大门户高歌猛进之时,谁也没想到,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4月毫无预兆地崩盘了。史称「互联网泡沫破灭」。
这场股灾,起于互联网行业过热的投资热情和市盈率,肇始于美联储的加息调控,爆发于《巴伦周刊》一期名为《Burning Fast》的调查文章,文章揭露了互联网公司糟糕的现金流,预言了它们即将从神坛跌落。
纳斯达克指数半年时间指数跌去四成,8.5万亿美元市值蒸发,52%的公司在这次危机中破产。
而门户三剑客也没能逃脱这一劫。
搜狐跌到60美分,当时长期市值低于其持有的现金,也就是说如果你当时买下搜狐,直接解散公司,你都能赚到钱。
网易一度只有53美分,因为虚报财务报表被纳斯达克停牌,不少高层人员纷纷离职。
新浪是最惨的,股价跌到1.06美元,创始人王志东成了背锅侠,被董事会踢出了局。
这场危机,持续到2003年,三剑客才走出了泡沫破裂的后遗症。
第二记闷棍来自腾讯。
就在门户网站们走出困境,准备借助雅典奥运会打一场新闻翻身仗之时,腾讯来趟门户的浑水了。
2003年,腾讯推出了自己的门户——腾讯网。
腾讯网上线之初平平无奇,几乎就是另外三大门户的低配版,也没有多少流量。
临近04年奥运会,腾讯内部有了一个天才的想法:为什么不在QQ客户端做一个金牌动态的页面,让用户每次登录就能看到最新战报,直接点击跳转腾讯网看奥运新闻呢?
这就是腾讯网迷你首页的由来。
因为这个小小的功能,到奥运会结束后,腾讯网的流量已经冲到了全国第四。迷你首页也沉淀为QQ的固定功能,一亿QQ用户直接被导流到门户,成了门户的受众。
迷你首页,可能是腾讯创业史中最被低估的产品之一。
前面我们提到入口型产品时,举了门户的例子,但腾讯反其道而行之,让QQ成为了门户的入口,依托庞大的流量池,直接将腾讯网这个新生儿迅速催熟。
这几乎成为了后来腾讯建立帝国的指导思想。
借由QQ的流量,腾讯在00年代后期几乎开(抄)发(袭)了一切能开发的产品形态:游戏、电商、搜索、邮箱、门户……确立了「导流艺术家」的地位。
通过迷你首页的成功,腾讯身体力行告诉全行业,谁说只有门户才能当入口,只要有流量,任何产品都能是入口!
三位老大哥此时有苦说不出啊,谁能想到,当年求着他们买下的QQ,如今成了最可怕的对手。
顺便挖个坑,其实很多互联网大佬,早年都有被拒绝,被否定的故事。我想找个机会,专门做一期互联网拒绝史。
话说回来,最后一闷棍,也是最重要的一闷棍,来自百度。
互联网发展到00年代中期,几乎可以用「浩瀚无垠」来形容了。
相比之下,分类搜索和它衍生出来的门户就太小了,小得像个局域网,哪怕你用精良的新闻,丰富的产品把用户服务得妥妥帖帖,用户的心也是关不住的。
此时,百度、谷歌为代表的的搜索引擎进入了市场。
搜索引擎解决了海量信息如何呈现给用户的问题,也解决了搜集信息效率的问题。正是搜索技术的飞速发展,门户开始逐渐式微。
说个八卦,2004年,新浪和百度一起入驻了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彼时新浪如日中天,百度只是一个几百人的中型公司。新浪把logo挂在了大楼的顶端,成为海淀区地标之一,这让李彦宏非常不爽。
05年,世界就变了,百度纳斯达克上市当晚股价涨幅350.85%,那天晚上理想国际12层的百度办公室诞生了8个亿万富翁,50个千万富翁,和200多个百万富翁。
而楼上19层的新浪员工只能酸溜溜的开玩笑: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百度在楼下欢庆上市,你在楼上报道百度上市。
04
当然,老三剑客也没有傻傻地坐以待毙。
尤其是财大气粗的搜狐和新闻专业度最高的新浪两家,打的最凶。
2003年,搜狐一口气收购了游戏门户网站17173.com和房地产网站「焦点网」,用来补足相对新浪弱势的内容,同一年签约了姚明。
接下来又拿下了06年世界杯视频版权,成为了NBA中国官方合作伙伴和08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运作了攀登珠峰直播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
张朝阳甚至亲自上阵,半裸登上《时尚健康》杂志,在天安门滑轮拍照片,发明自己的舞步,为网站造势。
而另一边,新浪则是祭出了优质内容的大旗。
新浪总编辑陈彤写过一本《新浪之道》,总结了新浪网的打法:快速、准确、海量。当年新浪的新闻质量和数量,在行业内都无出其右。
就连各大门户纷纷采用的24小时滚动新闻,也是新浪的首创。在挖人方面,新浪从不手软,引来众多传统媒体的记者纷纷跳槽。
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依靠名人策略,新浪博客迅速崛起。「韩寒白烨之争」、「故宫星巴克之争」等事件更是让新浪博客迅速成为新浪各个频道中的顶流,补充了门户的内容厚度。
多年来,新浪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门户。
为了和新浪别苗头,搜狐等各家纷纷推出博客搬家工具,和新浪争抢用户。搜狐还专门把自己的年度十大新闻评选盛会放在新浪的十大新闻评选的第二天,用来压新浪的声势。
最让搜狐不爽的事情,发生在2008年。
搜狐拿下北京奥运会赞助权,那年北京的公共交通上全是「看奥运,上搜狐」的广告,出尽了风头。但奥运期间,凭借着扎实的内容运营经验和体育领域的深耕,新浪硬是成为了奥运期间流量最大的门户。
搜狐花了大钱,实惠全被新浪占了。
那网易呢?
也许是丁磊早早地看到了门户终将衰落的结局,或者只是因为他性格太佛系不愿加入门户间的竞争,他第一个开始寻找门户之外的核心业务。
丁磊是个赚钱嗅觉特别敏锐的人。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他率先进入了短信业务,赚得盆满钵满后,在短信业务爆雷前夕,果断砍掉了这块业务,转型游戏。
靠着《大话西游2》和《梦幻西游》的爆火,网易抓到了游戏这条现金牛。
在充足的现金流保证下,网易几乎可以避开各条赛道的正面竞争,一心一意打磨产品。
网易门户虽然在四大门户里,常年坐四望三,但也打磨出了「网易评论多淫才」、「黄易」为代表的跟帖文化。
可以说四大门户里只有网易把自己做成了一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