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RE
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的暴雨带来灾难的同时,我们的智慧城市该如何建立?
河南的暴雨带来灾难的同时,我们的智慧城市该如何建立?
2021-07-30 阅读:1771

前几天,河南的暴雨牵动着万千国人的心。在台风烟花的影响下,强降雨让这座城市的运转陷入停滞状态。

由于网络的中断,共享单车无法解锁使用,打车软件也无法叫车,许多地区道路充满积水,城市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断水断电导致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陷入停滞;餐饮店的停业,让外卖平台无餐可点,很多居民一度处于“断粮”状态……

其中一个比较尴尬的生活细节是,由于现金被手机支付取代,网络恢复之前不得不用现金付款,很多居民没有带现金的习惯,以至于连购物结账都成了困难。

天灾的危害有时候是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和抵挡的,极端天气的考验也迫使我们发现了城市建设和治理中的许多薄弱之处。

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在摸索和适应中不断进步的,除了这场暴雨意外暴露的城市问题,还有去年爆发持续到现在的新冠疫情,以及人口、环境、资源等相关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越来越多。为了建设更加宜居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国家已经在多年前就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

那么,在目前围绕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带来哪些社会生产环境的改变和机会?作为中坚力量的互联网巨头们,在智慧城市所涵盖的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服务等细分领域中,各家进行了怎样的布局?

以智慧解决城市病:从“烟囱式”到“集约式”转型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展现了人所有的成就和失败。我们塑造了城市,城市也塑造了我们。”英国学者约翰·里德对城市给出如此概念性阐述,点明了城市和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塑造了城市,但我们塑造的城市并不完美。城市的基础设施、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应该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迭代,以适应城市居民不断攀升的需求。

在交通方面,很多城市面临通勤时间长、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等问题,据智联招聘调查,北京上班族的每日平均通勤时间达到90分钟以上,时间的浪费也是经济的损失。

在政务服务方面,居民“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导致政务服务效率低下。在金融上,诸如洗钱这类不法行为因交易细节不可追踪而难以根除。

发展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反映出城市的脆弱,而“城市病”已经在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城市病”问题的根源是城市的“烟囱式”发展模式所导致,主要表现为信息之间的联通性不充分,形成了“孤岛效应”,导致跨界数据无法打通,没有统一的决策和调控中心。而智慧城市正是要修复“烟囱式”城市系统模式的缺陷,让城市朝着“集约型”的方向发展。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城镇人口数量正式超过农村,因此对国家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惠及广大国人的重大举措。

在政策上,国家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对智慧城市的重视。2013年,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将在3年内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2013~2014年,中国住建部陆续推出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总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达到290个。

围绕智慧城市愿景的多个产业在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发展,给很多陷入内卷的企业打开了突破增长瓶颈的窗口。政务服务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的智能升级,给to G业务的企业带来了新需求。

智慧城市提供的需求量非常大,带来了企业服务领域的蓬勃发展。据艾媒网数据,2018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3080亿美元,预计2023年可达7172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赛道。

根据信通院的报告,2019年全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约为1.7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3.1%。如此大的蛋糕吸引了众多企业蜂拥而至,据天眼查APP检索显示,智慧城市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万多家。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随后开始第一批交易。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政策目标的背景下,“绿色化”与“数字化”、“智能化”的协同成为了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旋律。

从需求侧来看,政策上的重视为智慧城市的需求侧注入驱动力量,智慧城市相关行业也将步入快车道。

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巨头之间正陷入各个细分领域的内卷式竞争,这样的内耗不利于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因此从供给侧来看,智慧城市将为企业开辟新的蓝海,未来智慧城市的成果也将反哺智慧服务供应企业,并且赋能其它多个行业。

DT时代已至,智慧城市开启企服新蓝海

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为城市换上“新基建”,这套复杂的系统大致包括4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的“感官”,用来监测和搜集信息,依托传感技术,把感应设备嵌入到城市各个角落,包括移动终端、RFID、GS、GPS、视频采集设备等;网络层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负责信息的高效传递,涉及5G互联网、IoT等技术。

平台层是信息汇聚的“大脑”,完成信息数据的智能处理和分发;应用层是“四肢”,负责具体解决方案的落地,包括应急指挥、环境交通、城市安防、数字物流等多种应用场景。

目前每个层级上都分布着很多企业,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庞大产业链。根据微笑曲线原理,最具有竞争优势和话语权的要数占据感知层优势的互联网巨头。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分享了这一观点。DT,即数据处理技术(Data technology)。

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帮助我们在科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行为决策。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判断,产品销售量的预测能力可以迁移到智慧城市领域,成为智慧服务所需的感知能力。

例如,美国尤利西斯集团利用GPS远程信息可以控制管理全球150亿台汽车,能够获得这些汽车的实时定位信息,成为智慧交通最好的数据资源。国内的滴滴在出行领域一家独大,拥有的海量出行数据也将为其在智慧交通的竞争中奠定优势。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所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可见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智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

但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或许不是缺少数据,而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好数据,即从数据中找到建设智慧城市所需要的答案。比起数据的数量,或许更需要提升的是通过DT技术的提升挖掘大数据价值的能力。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全面运用,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的浪潮将会到来。

不难推测,拥有某一垂直领域的流量和数据是DT竞争的入场券,所以流量充足的互联网巨头有了先发优势。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还没有流量,创业公司弯道超车的会面对更多的困难。

但是数据优势不仅表现在拥有流量的多寡,电商业务的数据表现出很大的同质性,只是拥有了流量数据不足以成为真正护城河,只有在大数据、云计算、AI、IoT等技术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才能将数据“玩转”,因此百度、阿里、华为等巨头的竞争将会从流量之争转为DT技术之争。

互联网巨头各展所长,平安能否弯道超车?

目前智慧城市领域的头部玩家中,除了阿里、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还有金融行业的平安集团。几家企业从各自的优势出发,已经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果。

阿里系的“ET城市大脑”项目2016年在杭州启动,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目前3.0版本的“ET城市大脑”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新基础设施,更强调对城市公共资源的感知能力,致力于杭州市要素数据的智能化深度融合。

和阿里同样是老牌互联网巨头的百度,利用自己的AI、数据和生态的优势,在2016年给出了“百度城市大脑”解决方案。围绕城市治理这一核心体系,百度设计了"1(感知中台)+2(数据中台、AI中台)+1(智能交互中台)"的城市大脑架构。

不同于阿里的城市大脑,百度尤其重视AI技术的运用,甚至在感知中台和交互中台之间建立了专门的AI中台,或许AI中台将成为百度在智慧城市领域重要的一块招牌。

华为兼具网络硬件设备和通信解决方案的软件优势,虽然这些技术在公众视野中存在感不如to C的消费电子业务那么强,但事实上华为的技术涵盖了云、管、端及PaaS、SaaS,是业界唯一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厂商,并且已经为全球40多个国家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因此华为的优势是技术全面、市场占有率比较高。

平安集团由保险业务起家,也在多个领域中积极尝试和布局。例如平安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已经在to C的医疗健康领域的消费业务中占据了生态位,也有机会赋能医疗的数字化转型。

在智慧城市领域里,平安通过整合风控、财务、金融等领域的专业资源,打造了“智慧财政”平台,为深圳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支持,成长为目前企服市场不容小觑的独角兽。

“智慧财政”平台或许只是平安的入场券,平安最大的优势或许是把深圳作为智慧城市“试炼场”,积累了“深圳经验”,而后从“1”到“N”把“深圳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城市。

以上几家只是围绕智慧城市进行业务布局的部分头部企业,巨头们的竞争目前还难以分出高下,但可以明确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心是构建更加宜居的城市居住和生产环境,因此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实施这项复杂工程的前置条件。


13560189272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201号金泽大厦808室
COPYRIFHT © 2010-2020 广州市名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03057号
  • 这里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