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NEWS CENTRE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展数字金融,构建新生态格局—数字金融新生态之下的合规之路
发展数字金融,构建新生态格局—数字金融新生态之下的合规之路
2024-07-10 阅读:757

经济兴、金融兴;金融稳,经济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是金融的三驾马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工业4.0,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所代表的大变局时代,我国《十四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在21世纪的数字化浪潮中,金融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前沿。数字金融,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渗透力,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借此机会,笔者就数字金融如何构建新生态发展格局谈三点初步的认识。


一、数字金融融合实体经济,构建新生态格局大有可为

随着数字金融的兴起,它不仅重塑了金融服务的理念和模式,而且成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这种以技术为驱动的金融创新,催生了数字产业化,即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金融产业,实现服务的高效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同时,数字金融也促进了产业数字化,将金融科技手段应用于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激发产业活力,推动经济向更加绿色、智能和普惠的方向发展。推动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融合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有两个立足点,一是推动产业数字化,需要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二是加速数字产业化,需要创新驱动金融本身。

(一)推动产业数字化,需要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意味着我们要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金融产业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创新驱动金融服务的高效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数字金融,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跨境支付和货币桥的项目。数字金融代表着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值得一提的是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的革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可以随时享受到微信、阿里PAY等便捷支付服务。同时中央银行也在推出数字货币,目前有超过110个经济体正在积极探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可能性。货币数字化的浪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国际社会对跨境支付领域的合作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例如,多边央行货币桥项目(mBridge Project)。通过这一项目,数字人民币的实际应用得到了展示,不仅实现了参与国之间的CBDC发行和回收,还有效处理了交易过程,为国际支付和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跨境支付的项目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据报道,沙特中央银行2024年6月5日发表声明称,将成为全面参与mBridge最简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简称MVP)平台的成员,这一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值得密切关注。

(二)加速数字产业化,需要创新驱动金融产品和服务。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要全面加强监管、完善金融体系、改善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做好科创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是五篇大文章的核心和基础。数字产业化是将数字金融的触角延伸至更广泛的实体经济领域,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激发产业活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新兴领域,正是这一趋势下的重要抓手。比如,通过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等创新工具,为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借助数字技术实现金融服务的下沉,让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探索养老金融产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二、把握数字金融的挑战与机遇,找准构建新生态格局的着力点


首先要聚焦数据资产入表,精准量化企业数字价值。在数据经济时代,数据资产或将占GDP的60%-70%。智能AI大模型竞争核心在于数据,我国坐拥庞大原始数据和广阔市场,这是无价之宝。未来面临的原始与生成数据冲突,将凸显数据源的稀有价值,如同土地和知识产权,其评估价值潜力巨大,增值前景可期。因此,数据资产入表不仅是对数据价值的认可,也是对数据治理、保护和利用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资产负债表因未能充分纳入数据资产,往往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和竞争力。数据作为一种核心生产要素,其价值创造作用日益显著,但未被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企业估值失真。因此,推动数据资产入表成为了重塑企业估值框架的关键举措。2023年底,我国成立了国家数据局。随着相关政策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如《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数据资产的评估、确认与计量有了更明确的指导,为企业数据资产的正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基础。实践中,企业对数据资产进行确权并合理估值,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后将企业的数据资源认定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体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资产的透明度,还能更准确地衡量企业的市场潜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其次要着眼风险防控,持续提升金融监管的智能化与应急响应能力。构筑数字金融安全新防线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一个核心议题浮出水面:如何通过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真实性问题,确保市场健康发展。过去P2P借贷与私募基金频发的信任危机,其根源在于资产基础的不透明与虚构,凸显了构建严格监管体系的紧迫性。借鉴国际成功案例,RegTech正逐步成为抵御数字金融风险的关键防线。这一技术依托前沿科技与精密数据分析,助力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精准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预期中,RegTech的多维度应用——包括实时监控预警、智能化合规流程、自动报告审计、高科技反欺诈与反洗钱机制,以及增强透明度与可追溯性的区块链技术等——不仅将为市场筑起坚不可摧的防伪墙,还将通过沙盒监管等创新手段,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有效阻断腐败与洗钱通道。尤为重要的是,RegTech通过优化监管流程、提升风险洞察力和促进行业合规文化,为数字金融市场安装了“安全阀”,确保市场的稳健与安全。总之,重视并深化RegTech的应用,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必要之举,更是引领未来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全球金融市场注入更强的信心与动力。随着我国监管科技的进一步实施,标志着我们向一个更为透明、安全的数字金融时代迈进。



三、数字金融的未来新生态格局预测


(一)金融无界化。金融业的无边界化就体现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例如,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使用无疑是对传统金融巨大的冲击,但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将实现更加个性化、即时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边界无限扩展,无论地理位置,用户都能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FinTech)将持续创新,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将在智能决策、风险控制、资产管理、保险定制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例如智能监控系统、自动化合规流程、监管科技的运用,通过智能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审查的精确度与反应速度,不仅减少了人为错误,还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数字金融与以往监管乏力的P2P借贷模式虽同样根植于金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但两者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采用先进的可追踪和可回溯技术,以有效遏制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的滋生。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金融在确保透明度和安全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相较于P2P领域曾经面临的监管盲区,构建了一个更为稳健可靠的金融生态。

(三)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金融与制造业、互联网、能源业、环保业的深度融合,正重塑产业生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与可持续性。互联网技术加速信息流通,促进供应链协同。能源业借助数字金融推进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助力绿色节能。环保业则通过融合应用,加强环境监测与资源优化,驱动循环经济。这一融合趋势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还加速了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进程。聚焦数字金融在绿色生态及"双碳"目标中的实践,欧盟电池法案引入了创新举措,强调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电池赋予独一无二的"智能身份证"。这一身份标识贯穿电池从生产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确保全程可追踪、可追溯,从而加深了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数字金融与普惠、ESG投融资紧密结合。数字金融已经与金融零售业深度融合,例如地区性商业银行通过运用数字金融技术,为小客户、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精准服务,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数字金融采用ESG标准,沿“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化,带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展现金融创新与责任担当。

金融如细水长流,默默滋养着经济的每个角落。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合规发展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路径,催生了绿色经济的繁荣。面对全球的贫富差距和发展挑战,数字金融正成为推动均衡发展、展现科技关怀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发展之路,从农业经济到工业4.0,展现了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不断克服危机、战胜贫困,走向共同富裕。正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构建数字金融生态是我们的新使命。我们应以天下为己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创和平与繁荣。“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正是数字金融时代的精神写照。让我们以三十二言寄望未来:“君临天下,气吞山河,春风化雨,同享太平;龙腾九州,凤鸣八荒,月白风清,共铸辉煌”,愿数字金融时代为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

来源:大成律师事务所
【免责声明】转载仅为分享更多信息便于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13560189272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201号金泽大厦808室
COPYRIFHT © 2010-2020 广州市名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03057号
  • 这里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