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门户
NEWS CENTRE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做“智慧建造”的排头兵
做“智慧建造”的排头兵
2024-05-04 阅读:370

本报记者 张楠

初见刁新宇,他红着脸拘谨地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双手已将一份个人简历攥得汗湿。“小刁内向,不太爱说话,技术型人才。”同事介绍着这位年轻的90后BIM工程师。

您能先介绍一下什么是BIM 吗?记者一句提问,却打开了刁新宇的话匣子。他眼前一亮,侃侃而谈。“BIM 又叫建筑信息模型,这一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了BIM 技术,房屋建筑不再仅仅依据简单的平面图纸,而是有了三维立体数字模型。让人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建筑外观,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走入建筑内部,感受布局、装修等细节……”

当年,正是一堂BIM技术选修课,改变了刁新宇的人生轨迹。那时他在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在这堂选修课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方向。

想要将科技创新技术运用到建筑实体,需要大量施工现场工作经验作为基础。2018年,刁新宇从一家BIM 咨询公司转入从事建筑施工的北京城建二公司,正式开始在施工一线追逐他心中的BIM梦。

2019年,中金昆山数据中心工程启动建设。为了让数据中心所有管线在建筑内部顺利“穿行而过”,需要借助BIM技术提前建立模型,让七八张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全部“立体起来”,避免管线之间互相“打架干扰”甚至交叉碰撞。

“这个工程,是我们在数据中心类项目中首次运用BIM技术。”而对于BIM新手刁新宇来说,这一工程也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施工前期,设计院将一大摞施工图交到了他手中。“暖通、给排水、电气、消防……每张图都包含了两三种不同类型的管线。”拿到图纸的刁新宇傻眼了,“我是学土木工程的,看建筑图纸不在话下,但对于机电类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交到我手中的设计图上密密麻麻全是红黄蓝绿各色线条,那些线代表什么,我根本不认识。”

至少要先看懂图纸,才能着手进行建模设计。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刁新宇每天手里攥着一张张图纸,跑到施工现场向施工技术人员一一求教。慢慢地,他看向图纸的眼神不再迷茫,图纸上的管线也越来越清晰明了。原来,要先绘制优先级较高的管线,优先级较低的管线则要进行避让;水的管道要安排在电气类管线下方,避免漏水引发安全问题;雨污管线还需要设计出一定坡度,便于排污……

第一版BIM 模型初稿设计完成,刁新宇忐忑地按下了运行键。屏幕上显示的画面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光是一层楼,各种管线之间的碰撞点就多达上千个。”

高一些,低一些,拐个弯,设计出坡度,所有的碰撞点一遍遍不断反复调整。经过三个月时间,一个近乎“数字孪生”的BIM 模型最终完美呈现。“我们呈现出的并非简单的三维形体,而是将内部梁柱板、机电管线、装饰装修、设备设施等所有信息纳入其中。拿着这份图纸,可以在电脑上漫游整个建筑,准确找到某一根管线的位置、参数、年代等信息。”

经过不断实战锻炼,刁新宇带领团队屡攀高峰。其中,他参与的重庆大观园游客集散中心工程斩获中国钢结构金奖。他个人也在2022年“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竞赛”中取得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从业至今,他参与主编BIM 地方性标准1项,获7项专利授权,由他主导实施的1项BIM科技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今年,他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团队继续前进的动力。身为一名BIM 工程师,我愿做‘智慧建造’的排头兵!”

13560189272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201号金泽大厦808室
COPYRIFHT © 2010-2020 广州市名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03057号
  • 这里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