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门户
NEWS CENTRE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从数字金融三重价值看建行实践
从数字金融三重价值看建行实践
2024-07-10 阅读:293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推动金融服务便捷普惠以及保障金融安全的核心价值。这三重价值不仅重塑了金融服务的形态,丰富了金融服务的内涵,还促进了现代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全新变革。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力军,建设银行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力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以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深度赋能,有力地支持数字中国和金融强国建设。

图片



释放数字要素生产力

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数据不仅凸显了我国金融系统长期不懈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成果,也提出了如何高效配置巨额资金,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资金配置更高效、成本更低

有专家指出,在信贷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下,盘活超过300万亿元的M2余额,既要注重增量资金的有效引导,也要强化存量资金的活化利用,将资金重点引向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数字金融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通过挖掘海量数据的信用价值,推动资金流向真正需要且能高效利用的领域,从而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决策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金融资源的有效分配。而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深度挖掘和精准匹配市场主体需求,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的快速对接,使得资源配置过程更为高效、低成本。

以科创企业为例。科创企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般而言,科创企业科技含量、企业发展模式都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普遍具有轻资产、少抵押、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以银行传统信贷审批思维来看,科创企业较难获得相匹配的融资支持。针对这一行业“老大难”,建设银行找到了“破题”办法。该行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生产力,实现数据分析应用与科创企业信贷业务需要的紧密耦合,提高金融触达、服务效率。

珠海某模具公司创始人虞先生就是一位受益者。“终于能够把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盘活,这真是科技企业的福音。”虞先生在无意中看到建设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消息后兴奋地表示。建设银行珠海市分行通过科创评价体系分析后,向该企业发放了230万元“善科贷”,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虞先生感慨:“这是一场及时雨,我认为这是银行业的‘标杆’产品。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讲,真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图片

建行广东分行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由此可见,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数字化为抓手不断优化金融供给,将金融“活水”引入最有生产力和创新潜力的领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毛细血管”更畅通、更润滑

中小企业被称作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此,建设银行充分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精准企业“画像”,拓展数据应用场景,研发数据评价模型,创新数字普惠产品,让金融活水润泽更多小微企业,确保“毛细血管”健康畅通。

“200万元贷款获批,就用了5分钟,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申请“云税贷”产品获批后,雅安市某电子产品销售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几分钟就能得到贷款,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如果通过传统银行线下渠道融资,仅准备纸质申请材料,就要两到三周时间,更不用说申请之后的漫长等待。

图片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转型的可能和内生动力,通过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赋能普惠金融,产生了业务模式和流程的裂变效应。”建设银行雅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正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通过科技手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金融服务真正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推动金融服务便捷普惠

更好服务百姓民生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数字金融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在广度上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将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及的角落纳入怀抱,而且还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实现了金融服务从“一刀切”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转变。

延伸金融服务的广度

“民所忧,我必念;民所盼,我必行。”这句话生动诠释了银行在发展数字金融时所应秉持的服务宗旨和社会责任。如何智慧而高效地将前沿金融科技成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这些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是数字金融的初心所在。

但在缺乏数字工具的时期,银行的服务主要依赖于物理网点布局,这直接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偏远地区或农村由于地理障碍和人口稀疏,往往难以享受到充足的银行服务,造成了金融资源获取的困难。通过发展数字金融,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建设银行借科技之手,着力打造“裕农通”特色品牌,为农民提供集金融服务、智慧村务、便民事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助力乡村金融资源有效触达和公平覆盖,让亿万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片

村民体验“裕农通+智慧社保”服务

“种了几十年玉米,从来没有想到现在会和建设银行有这么紧密的联系。”河北秦皇岛种粮大户李守华感慨地说道。建设银行“裕农通”平台不仅可以购买化肥、农机具,还可帮助农产品销路不畅的农户搭建销售通道。“我的玉米种植收获和营销,建设银行‘一条龙’服务全包!”

这只是数字金融拓宽服务半径的一个缩影。当今时代,数字金融的发展成果如同温暖的阳光,普照并惠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对技术不断飞跃与革新的美好憧憬,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深切关怀与承诺。

提升金融服务的温度

以人民为中心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价值取向。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评价标准除了服务的广度,还有温度。

作为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将数字化作为底层经营逻辑,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归依,积极推动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让数字金融发展成果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数字”不是冰冷的。面对卡在“数字鸿沟”里的老年人,建设银行积极引领金融科技融入适老化服务,该行手机银行关怀模式下,App里的文字普遍更大了。老年人可使用手机银行2023的“同屏协助”功能向亲友发起求助,操作界面同步发至协助方屏幕,方便晚辈更直观指导长辈使用。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对年长客户进行全面升级,优化后的95533客户服务热线,能通过智能系统识别老年客户,为老年客户提供“一语直达”“一键直达”人工服务快捷入口。

“可太好了!以前每个月我都去网点排队,打电话也是机器人接,年纪大了搞不懂。这样可就方便多了!”身在老家的罗大爷,通过远程智能银行办理完信用卡还款后激动地赞许道。

在数字金融的加持下,金融服务不再是冷冰冰的交易过程,而是转变为了一种充满人性化的互动体验,客户能够感受到为其独特需求量身定制的温暖与贴心。这种变化,无疑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最好诠释,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数字金融时代的到来。

助推社会治理的效度

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政府建设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这背后,银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始终以“优政、惠民、兴企”为目标,以智慧政务赋能政府数字化改革,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行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签约合作关系,各类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2.7亿;全行1.4万余个网点提供政务服务事项9000余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全覆盖,“百姓身边的政务大厅”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

图片

河北军鼎智慧园区未来蓝图

“在电脑上填好企业的相关信息,不到半天时间就申请到了营业执照。一次就办好,不用来回跑。给政府的服务点个大大的赞!”近日,赵先生足不出户在河北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一次办”专区,完成了新企业的注册。为简化个体工商户注册流程,减少开办时间,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助力河北省政务办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了“一件事一次办专区”和“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专区”,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预约银行开户等关键环节一次性地搬到“网上”办理,实现企业开办关联事项在网上“一次办理、一日办结”。

“一件事一次办”,是我国银行业通过数字化全面赋能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生动实践。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理念,深刻体现了数字时代政务服务与社会管理的转型方向。



助力防范金融风险

保障金融更加安全


在金融领域,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风险防控手段,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链条、多维度管理,为国家金融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织密风险防控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彰显了国家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的坚定决心。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力量,银行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正逐步建立智能化、精细化的风险防控体系。

从建设银行实践来看,该行探索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推进风险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风控的有效性;通过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统一风险视图,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的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打造全方位、全覆盖、全流程的全面主动智能风险管控体系。

此外,建设银行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推动信贷风险管理智能化,有效降低了建设银行信贷不良率。近年来,该行不良率持续下降,截至2024年3月末,建设银行不良率降至1.36%。

图片

针对普惠金融、乡村金融等重点领域,建设银行部署业务合规模型,有效提升合规直控能力。强化黑名单联防联控,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在涉农领域,建设银行建立一套涉农金融数字化风控体系。应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裕农通”服务点远程识险 、控险 、处险能力,推进服务点线下网格化、线上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优化贷后管理系统和数字化风控平台,部署监测模型并持续增强监测模型有效性,上线贷后检查及到逾期管理工具,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根据该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04万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17万户,涉农贷款余额3.82万亿元,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可控。以上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数字金融的支撑。

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近年来,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相继颁布。金融监管机构也发布了一系列金融行业数据安全相关政策文件,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为金融机构数据安全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建设银行深入理解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关切与需求。该行充分认识到,在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和服务创新的同时,将数据安全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实现安全合规和提升用户体验两方面的“鱼和熊掌兼得”。

具体来看,该行不仅建成“两地三中心”的金融级、高标准数据中心,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客户数据安全。同时,建设银行针对不同种类业务连续性要求进行了分层设计,确保实现对客户重要信息保护100%的覆盖率,渠道业务中心间灵活切换,关键数据零丢失、基本服务不间断,确保全行业务运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举措上,建设银行切实做到防微杜渐,在个人客户信息收集过程中严格遵守最小必要原则,通过自动采集方式收集客户信息时,采集频率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所必需的最低频率。存储个人客户信息的时间期限为实现个人客户授权使用的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为铸牢数据安全堡垒,建设银行还实施访问控制、加密/脱敏技术,增强数据保护能力。

图片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张金良所说,作为金融从业者,深刻认识利用数字化理念和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助力国家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是时代赋予金融业的光荣使命。

从建设银行发布《数字建行建设规划》《金融科技战略规划》可以看出,建设银行已经全面拥抱数字金融,并作出了战略部署。可以乐见,该行也将不断探索数字金融的创新路径,抢占数字金融高地,让金融服务在广度、深度、温度、效度上实现新的飞跃,引流金融活水更好地润泽千行百业、普罗大众。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数字金融的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潜。银行业将更好利用数据要素,完善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丰富数字金融场景应用,增加数字金融发展安全性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让数字金融赋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发展,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三重价值必将更加突出,从而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必将在助力数字中国和金融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560189272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201号金泽大厦808室
COPYRIFHT © 2010-2020 广州市名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03057号
  • 这里是二维码